财科院报告:2023年我国企业成本呈上升态势,建议提高政策可预期性以改善企业预期
发布日期:2024-04-01 11:43    点击次数:144

  记者 周潇枭 北京报道 2月27日,由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举办的“当前财政经济形势研讨会暨2023年‘企业成本和地方财政经济运行’调研成果发布会”在京举行。

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企业成本课题组于2023年10-12月期间开展调研,依托财科院综合调研系统获取了约1.37万份有效样本,覆盖了全国31省份。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席傅志华代表课题组对外发布《2023年企业成本调研报告》。

  调研发现,2023年我国企业成本呈现整体上升态势。有效样本每百元营业收入的成本,从2021年的82.9元,上涨至2023年前三季度的83.55元,增幅约为0.78%。其中,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费用成本,从13.5元增加至14.6元,增幅约8.15%,明显高于整体成本上涨幅度。

  从成本结构来看,要素成本在持续上升,公共风险成本有所抬升。要素成本方面,用工和用能成本成为主要增长点,企业税费成本和制度性交易成本持续降低,环保方面的治污减排成为主要增长点。公共风险成本方面,公共风险成本较市场风险成本出现更快增长,其中政策风险成本相对较为突出。

  2023年,企业成本上升主要表现为“增收不增利”,这一趋势在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中得到印证。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,2023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.1%,营业成本增长1.2%;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同比下降2.3%。

  课题组认为,降成本政策应从“历史成本观”转向“风险成本观”,寻求改善社会预期尤其是企业预期的可行路径。

  傅志华指出,当前公共风险水平上升抬升了企业风险预期。从国际来看,地缘政治冲突引发资源要素价格剧烈波动,国际产业链供应链调整加速国内产业结构升级,国际金融风险不断聚集推高市场避险情绪,这些因素均抬高了国内企业成本。从国内社会风险来看,少子老龄化抬高企业人力资源成本,快速老龄化使得社保缴费难以下调,农民工市民化进程较慢、社会保障水平不高、贫富差距等使得消费和投资缺乏增长后劲,这些风险提高了经济成本。另外,国内政策的不确定性,比如一些政策频繁调整或者力度过大、层层加码等,使得企业预防性支出增多;宏观政策取向存在不一致,叠加信息不对称、政策执行不力等影响,使得企业风险预期上升。这些不确定性也推高了全社会的经济成本。

  “企业风险预期上升,主要表现为四个方面:一是经济行为更趋谨慎;二是经营行为的结构性收缩;三是数字化转型存在‘不愿转’、‘不敢转’现象;四是用工方式出现灵活化、短期化趋势等。”傅志华指出。

  傅志华表示,2023年降成本政策力度不小,政策效果明显。但是,持续多年的降成本政策,致力于降低要素成本,这些政策存在临界点效应。另外,当前对风险成本的认识存在不足,因此政策在引导企业预期方面存在不适配的情况。因此,建议在政策层面关注“风险成本”,致力于提高政府行为的可预期性,降低公共风险来改善企业预期。具体而言,建议保持宏观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,对政府政策进行风险评估与审查,构建宏观风险管理框架,推进相关重点领域改革以遏制风险外溢等。



热点资讯
相关资讯


Powered by 股票资金配资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Copyright 365建站 © 2013-2021 365建站器 版权所有